认识酷森、了解酷森、选择酷森

互联酷之道 企业森动力

互联网时代的认知陷阱

分享到:
来源:谈文读史     2022-05-13
字号:T|T

互联网时代的认知陷阱

1999年,一部名叫《黑客帝国》的反乌托邦电影上映,导演用脑机接口、虚拟现实等科幻概念,刻画了一幅人类被机器统治的末日图景。

22年后,这两个科幻概念,几乎在同一时间进入现实——

12月初旬,马斯克创办的脑机接口公司宣布:一只大脑被置入芯片的猴子,坐在电子屏幕前,用意念成功地玩起了电子乒乓游戏。

而扎克伯克则干脆将Face book改名Meta,All in“元宇宙”,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热潮——技术精英们欢欣鼓舞,畅想着“虚拟现实”的种种未来;资本市场上,一块虚拟土地卖出2379万的高价;而媒体则将干脆将2121年称之为“元宇宙元年”,所有人都兴奋于自己即将见证一个乌托邦的诞生。

不可否认,从地理大发现时代至今,技术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最显著的变量:指南针、蒸汽机的发明,奠定了大航海的基础,加速了全球化时代的到来;印刷术的普及,直线降低了阅读的成本,使得欧陆启蒙运动得以在大众中间展开;电气技术、信息技术的革新,让人类的产能上了一个大台阶;如今的航空航天技术,则致力于将人类推向一个太空时代。

但是,当技术精英为我们带来“3D互联网”、“数字虚拟生活”等想象时,我们也必须警惕,人类对未来的想象,不能完全被“技术”所主导。

著名学者徐贲曾指出,世界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同等重要,但不同的思考方式:

一种是未来学的技术考量,一种是哲学的人文思考。

前者关心技术自身发展的前景,乐观地相信技术能带来一个更美好的世界;而人文思考,将目光聚焦于技术对人类的整体影响,它谨慎地考量技术的负面后果可能造成的灾难。

这是互联网的岔路口,也是人类文明的岔路口。技术的无节制发展,带给人类的未来究竟是超越还是毁灭?

▌技术的互联网 VS 人文的互联网

可以说,人类的技术发展如果停滞,创造物质财富的速度也许会放缓,但并不会让人类变得更野蛮。但我们很难承受失去人文思考的代价——

回望技术发展的历史,我们不难发现,被“技术控”主导的技术革命,就像是在开盲盒,谁也不知道里面会放出天使还是恶魔——蒸汽机、交流电、信息技术,幸运地给人类带来了繁荣、文明;而核武器、基因改造、人工智能却又将人类置于毁灭的边缘.....因此,技术文明越往前发展,人文的思考就越重要。

什么是人文的思考?康德说,人是目的,不是手段。用人文的角度思考技术,要求我们将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,将技术看做人的延伸,将技术进步视作实现人的尊严、自由的一种手段,而不是大肆神化技术,反过来宣传技术崇拜。

对技术的崇拜,往往意味着对人的剥夺。徐贲曾深刻地指出,比被机器替代更可怕的,是人被机器化;技术一旦会取消了个体的价值,人就会变成了一串功利主义的统计数字。而崇拜技术,恰恰意味着放弃思考这样的负面后果。

人文思考,首先应该拒绝沉溺于技术世界,尤其是在这个欲望亢奋、文化凋零,经济膨胀、思想萎缩的互联网时代,我们应该把技术、机器当作历史和现实世界的一部分,并对它们的真实后果做谨慎的考量。

但是,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至今,在这个互联网几乎对人类一切领域产生影响的时代,大众对互联网的认识,却几乎与原始时代的“工具崇拜”无异,人文视角下的互联网依然很少被认识,这至少给人类带来了两个严重的后果:“唯技术论”的幻觉,将人类导向不归路;人文价值的缺乏,让互联网变得冰冷。

▌“唯技术论”的幻觉,将人类导向不归路

古斯塔夫·庞勒有句流传很广的名言——大众从未真正渴求真理,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,便可以轻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。

专制时代,为人们提供幻觉的是权力控制下的媒体,而在互联网时代,技术精英们则通过提供新奇的技术想象,让大众产生了“唯技术论”的幻觉——他们相信,技术革命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,社会的一切问题,也将由技术的进步解决。但是这种美好的想象,可能将文明导向一条不归路。

不妨设想这样一个场景:在一辆高速行驶的车上,所有人都高喊着要继续加大油门,开往“美丽新世界”,但是这辆车上竟然没有方向盘和刹车。

我们的文明就是这辆车,被少数精英主导的每一次技术革命,都在猛踩这辆车的油门,但是由于“技术控”式的思维,天然缺少对技术所带来的伦理、道德后果的思考,更缺少对人的处境的关心。因此,伴随技术的进步,技术对人类的奴役也越来越明目张胆,甚至到了可以被熟视无睹的程度:

武器本是猎杀动物,获取生存资源的工具,现在反过来专门用以屠杀人类;房子是人类抵御天气变化的手段,如今买房倒成了人活着的目的;互联网本是将人类连成一个整体的手段,但现在互联网的存在,反倒加剧了人类的孤独......

究其本质,是因为技术的演进,只关心效率,不关心文明。强大的技术,总会伴随着伦理、道德甚至生存的陷阱,如果不预先思考,一旦跌进去就追悔莫及。

人文视角,恰恰弥补了技术这一缺陷。它跳出了技术本身的演进逻辑,提前展望技术的现实后果,判断它对历史、政治、社会、道德、价值观的影响,为文明的存续提供方向和警告,从而避免人类走向“车毁人亡”的结局。

▌人文价值的缺乏,让互联网变得冰冷

当我们对技术的想象,失去了人文的温度时,我们使用技术的方式,就会变得越加肆无忌惮。

在《人文的互联网》中,徐贲指出,我们对互联网存在两种典型的想象——

·赛博空间:互联网诞生时曾向人类许诺,这里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、自由的乌托邦,一个可以予取予求的虚拟世界。

今天,大部分人已经习惯了“技术的互联网”,但被技术思维主导的互联网,其缺陷同时也暴露无遗——人类不再像真实世界那样互相尊重、敬畏,因为彼此在对方眼里成了一串跳动的字符,一个永远不会与自己有真实交集的“虚拟ID”。

这一冰冷的技术想象,导致了幸灾乐祸的看客心态、毫无同理心的网络暴力、丧失羞耻感的道德滑坡、玩物丧志的娱乐至死......

人为什么不能沉沦于技术?因为技术崇拜的本质,是将技术看得高于人类,这种思维会无视人的意志、情感、性灵,将人类置于机器的处境,其结果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逐渐趋向于“机器化”。

徐贲在《人文的互联网》中指出,“科技正在让人类相信,人与机器没有什么不同,而‘技术至上论’正在消弭‘人为什么是人’这个根本问题的意义。”

我们今天将互联网看做一个自由的“赛博空间”,本质上便是一种“技术至上论”,这种乌托邦式的想象,一方面让人看不见“他者意志”的存在,一方面是“自我意识”的极度膨胀,因而在网上制造了数量惊人的巨婴、暴民,他们将互联网视为自家的后花园,其他异己、异见都是闯入者,必须予以粗暴的压服、驱逐。

但人文视角下的互联网,并非“单机游戏”,它几乎是现实世界的一个镜像,所有真实世界的人文现象,都在这里生成。因此,一个人面对互联网的态度,不仅足以说明他在现实世界的模样,更会反过来塑造他的真实面孔。

·中立媒介:互联网最广为人知的特征,是对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。因此,在大众的想象中,它是一个完全中立、无关善恶的传播媒介。

这种缺乏人文思考的技术想象,催生了大量“会识字的文盲”——在今天“聪明人遍地”的互联网上,很多人受过不低的教育,但他们现实生活中的智识,在面对互联网时却常常失效,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在于判断力的缺席——他们常常将需要验证、求实的信息,不加思考地当成可靠而确定的知识:

在互联网时代,谣言的传播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快;真假参半的照片、视频、故事,常常被不加剔除的信以为真。

人类在现实世界的辨别力,为何一到互联网上就失效?

本质在于,人类在真实世界不自觉地通过人文视角看世界,因而知善恶、懂美丑、通人性,不会被轻易欺骗。但对于互联网,大众仍将其视为一个中立的传播媒介,忽视了互联网世界的人文属性,因而看得越多,反而越肤浅。

这便是徐贲所说的互联网时代的“新愚蠢”——并不完全无知,但缺少分辨信息与知识、学识与常识的判断力。为了跟上最新的热点,人们对信息囫囵吞枣,却失去了持续关注、深入反思、内在记忆的学习能力。

更为可怕的是,技术并不能自动形成自由的力量,相反,权力可以迫使技术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,因此,互联网时代的认知特性,让人们极易被舆论煽动,被不实宣传洗脑,让人变得轻信、狂热、冲动、偏执、暴戾,成为权力的帮凶。

▌如何有效抵御互联网时代的认知陷阱

抵抗互联网时代的认知陷阱,我们必须认识到,互联网不仅重构了信息传播的方式,也几乎重构了人类的历史、政治、文化、心理等一切领域。纯粹的技术视野,非但不足以认识互联网背后的世界,反而会将我们导向了反智的境地。

我们必须以人文的视角,重新俯瞰互联网的优劣,避开它的短板,才能真正理解互联网的价值之所在,从而找到一种恰当的方式驾驭它。

作为一种技术,互联网不仅冰冷,而且早已过时。但作为一种人文现象,它却创造了人类历史上非常独特的时刻——当数码文化全面渗入人类的生活后,一切古老的人文问题:人性、情感、道德、价值观,我们都可以用全新的角度去理解、阐释,这样的历史时刻,只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能与之相比。

因此,如何站在更大的尺度,用全新的视角去理解人类的历史,理解这个时代,会造成人与人之间巨大的认知差异。本文是先知书店编辑团队反复阅读文中多次提到的《人文的互联网》后,对互联网的思考和洞察。

但是,比起书中的内容,这还仅仅只是冰山一角。因此,我们将这本书推荐给对这个话题感兴趣,并想要进一步认识这个时代的朋友。

除了“技术控与人文思考”两种思维的冲突以外,互联网时代还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:

1.无处不在的“杠精”,是公共对话的毒瘤。他们将沟通降格为争吵,将公共说理降格为人身攻击,其背后折射了中国人极度缺乏公共说理的能力。

2.狂热的民族主义者、精致的利己者,他们享受着启蒙运动带来的自由、人权等价值观念,却在互联网上理直气壮地反对启蒙。他们是启蒙尚未完成所造成的结果,更会成为启蒙完不成的原因。

3.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发展,使得骗子的作恶手段,变得更为隐蔽、更有欺骗性,而人类大脑天生的认知缺陷,却几乎没有任何改进......

可以说,人类对互联网的依赖正在逐渐升级,但对它的认识,却远远赶不上它发展的速度。

但是,无论是对于看清当下,还是洞悉未来,互联网都非常重要——20年至今的一整个时代都由它塑造,因而它是理解当下最快速的入口;而未来20年,互联网作为通往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脑机接口、元宇宙等技术的桥梁,更是一个不可绕过的、眺望远方的基点。因此,越早读懂互联网的人,便越能在认知、判断上变得更为清醒,从而走出当下的思维困境,看清新时代的机遇和陷阱。



转载于谈文读史

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