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3日至24日,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·互联网发展论坛在乌镇举行,吸引了世界互联网界的目光。千年古镇已成为世界观察互联网创新的窗口,向整个人类社会展示着“一切皆有可能”的数字化未来。
回首二十余年中国“网事”,互联网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。在本次大会上发布的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》显示,截至2020年6月,我国网民规模为9.4亿,互联网普及率达67%。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总量规模达到35.8亿元,占GDP比重为36.2%。数字经济带来的发展新动能逐渐壮大,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
从构成上看,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大部分,前者主要指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、信息通信业、软件服务业等业态在内的信息产业,后者主要指应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,如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。从效果上看,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效应,主要体现在创新、融合、包容这三个层面。
创新一直是支撑互联网发展进步的灵魂。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5G等领域的数字新技术、新应用的快速发展,正是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创新效应的生动体现。从触网的跟跑者,到如今不少领域的引领者,中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,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实现经济发展的飞跃。本次大会上发布的美团AI无人配送方案、360全息星图网络空间测绘系统、亿级神经元的神经拟态类脑计算机等15项科技成果,代表着中国互联网技术创新的硬实力和其催生出的新发展动能,而“互联网之光”博览会上展示的“5G+AI指挥家”“私人订制牛奶”“云上农业大脑”等应用场景,则描绘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无限可能。
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,更多体现在被称为“互联网下半场”的工业互联网上。曾有学者认为,中国互联网在消费型领域已经取得成功,但在工业互联网方面缺乏深入。近年来,在国家大力推动及产学研用各方积极参与下,我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。精准远程操控让码头装卸工人“从桑拿房走到了空调房”;5G+高清摄像头将飞机制造材料的监测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5分钟;AI和养殖业的结合,让智能猪场的每头猪都有了自己的数字ID,全生命周期数据档案一应俱全……工业互联网有力提升了产业融合创新水平,为制造大国向“智造大国”转型积蓄动能。
互联网对中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助益,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关照上。技术进步会加剧还是缩小发展鸿沟,一直是人类社会争议的话题。互联网在中国这个最大试验场里的表现,证明了其发展有助于增强全体民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。在农村,手机正成为越来越多农民们的“新农具”,农产品搭载着流量的快车,从田间地头走向全国,“云经济”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;偏远地区的孩子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可以和北京的老师互动交流,不仅课程体系丰富了,教育公平理念也得以实现;更有无数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、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小微商户,在大数据等技术的帮助下,获得了互联网科技平台提供的定制化金融产品。
今年疫情期间,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更是为疫情防控、复工复产立下赫赫战功。“健康码”、 疫情动态分析图、实时救助平台等数字工具,成为防控指挥、治病救人的强力辅助。同时,在线教育、远程办公、全渠道生鲜零售等业务快速发展,“云端经济”在疫情中逆势飞扬,彰显了中国经济的韧性,为打通国内经济内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可以预期,数字经济的作用和地位还将继续提升。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要发展数字经济,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,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。习近平主席近日在APEC、G20等多边外交场合也强调,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,“我们要主动应变、化危为机,深化结构性改革,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变革催生新的发展动能。”
互联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发展活力的领域,而数字经济本身就是活力、潜力和创新力的代名词。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加持下,我们的城市更加智能,我们的生活更有温度,我们的命运彼此相连。从一座古老的江南小镇出发,一幅互联网创新蝶变、数字经济全面发力的宏伟画卷正徐徐绘就。
当前,全球经济正处在大调整、大变局中。拥有厚实产业基础、广阔市场空间的中国,将抓住变革机遇,在数字时代重塑竞争力,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。